206
遊記負債終於又減了一,僅剩下越南的待補,只是三個多月後就要去英國,應該也沒辦法在那之前補完吧。原本還天真想著,不過是清邁嘛,簡單快閃的地方,十多篇便能將它了結,結果還是低估自己的認真性格,寫到這種富含雕琢的建築,就不小心變成長篇大論。
初始時描寫得很興奮,想將眼前廟宇的華妝表達出來,但就跟歐洲宮殿教堂一樣,要在幾句間完整敘述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,也不適合寫得鉅細靡遺,反倒讓讀者感覺累,便漸漸轉為一種對取捨的考驗。另個難點是外觀的重複性,很多間無疑炫美,格式輪廓卻跟寫過的差不多,不想概略用「蘭納式」混過,便得花很多時間心神,將山牆、塔門以不同句法詞藻去堆砌,一如工匠當年在既有元素的變衍。
寫著寫著,發覺件挺耐人尋味的事,明明佛教是從小到大不斷接觸的,結果對其背景故事的認知居然比想像中貧乏,盯著一堆圖繪卻猜不出主題,就算搜到資料,讀進去也感到陌生。相較之下,由於去了歐洲幾趟,又常在研究教堂刻鑿、西方大師圖繪,儘管海量的聖者多半仍在知識範疇之外,聖經主體還算清楚,要辨認相對簡單。看來終究得走一趟印度佛教朝聖之旅了,順道讓自己補完相關知識。
除此之外,當鑽研著泰廟裝飾元素的資料,也不禁對其餘地區產生了濃厚興趣,「素可泰」自然是想親眼見識的,而曼谷也跟著翻身。年輕時曾跟團草草一遊,僅覺是個燈紅酒綠的喧雜大城,認真調查後才知有很多精緻大廟啊,只是,也不知何時能再走一趟了,畢竟最嚮往的歐洲還有好多地方沒去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