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把英國遊記拚完了,沒想到又破了紀錄,高達七十篇,還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寫完。想到好不容易清零的遊記負債在這期間又加了二,壓力又來了。寫這麼多的主因自然是因為首次以自助形式去歐洲,天數拉長,又能恣意把行程塞得密集,篇數本就會暴增。
買一堆介紹書回來也是兩面刃,既然花時間讀完,就覺得該把消化過的資訊寫進去。而英國這樣的國度,網上資料自然充沛了,各景點官網介紹也認真,語言又沒什麼隔閡。於是當變身成認真魔人,原以為一篇就能解決的景點,寫著寫著內容便翻了倍,「西敏寺」是最誇張的,居然寫了三篇啊。
而在描寫技法上也不乏挑戰,一堆類似基調的哥德式教堂要怎麼寫出差分、在辭彙變出花樣,相當燒腦。如何在細…
2023英國遊記
-
-
根據行程表,「斯特靈城堡」的下一站是半小時車程外的「格拉斯哥」。一般都會以為「愛丁堡」是蘇格蘭最大城,其實「格拉斯哥」才是,且為全英第三大。這城自十五世紀便因著同名大學成了文化之都,現今也擁有博物館無數,但只剩短暫時間可運用的我自與這些無緣,鎖定的目標是「格拉斯哥座堂」(Glasgow Cathedral),蘇格蘭唯一留存的中世紀教堂。只是,當時的我渾然不知,坐上往那的火車是場悲劇的開始。
出了車站,外頭是方整的「喬治廣場」,市政廳在側處屹立,建於十九世紀的它致敬了文藝復興,拱窗成列,然堆疊又更繁複。拱肩柱頂都添附雕像,山牆浮刻「維多莉亞」的登基,諸多拱冠高擎成峰巒。
…
-
逛了一圈「斯特靈城堡」的王宮,出來的露臺名為「Prince’s Walk」,取自鄰近的「王子塔」。彷彿被詛咒般,「詹姆士五世」拋下襁褓中的「蘇格蘭女王瑪麗」,「瑪麗」誕子後就被囚禁,孤單的「詹姆士六世」幼年正是在此塔受嚴格教導,並像個棋子被不同勢力圖謀。
露臺位處「安妮女王花園」之上,稍早在外只能看個梗概,這會兒能近距離觀察牆面雕琢。相對東側的大幅缺殘,眼前雕像仍能看出惡魔形樣,據說這樣的設計是種恫嚇,彷彿守城之際,也會有幻力術法的加持。現今自然沒什麼肅殺氣氛了,取而代之的是遼闊的林野景致,房閣間,能找到「Holy Rude教堂」的鐘塔偉立。
從這裡回到「外庭」,再…
-
拚搏了兩星期,終於抵達行程的最後一天,但仍不能放鬆,因為當初特別找了晚回的航班,只為在早上多塞個點。幾番取捨後,被翻牌的是離「愛丁堡」一小時車程的「斯特靈」(Stirling),因為那裏也有座老城堡。
這城堡同樣位於丘頂,就是「天空島」四日行第一天曾在路邊短暫仰望的那座。出了火車站,循街道迂迴往上,會先遇見聳立於岔路口的「The Atheneum」。它尖塔挑飛乍看像教堂,弧牆跟窗列樣式又有點反傳統,查了一下,原來最早是圖書館,現在則變成公家機關。
不知是否下雨的關係,一路都沒什麼人,瞥著沿途的古典石色建築,很像時光回溯到過往。稜線起落的豪宅、塔樓氣派的旅館,還…
-
看完「荷里路德宮」,便算解決完今天的行程,不過鄰近還有個適合望景的「卡爾頓丘」(Calton Hill),便在回程的路上朝那繞去。
走著走著,在路旁瞄見了塔柱接連,疑似個殘堡,比對地圖,竟是座「新卡爾頓墓園」。當地也不忌諱,甚至把它當景點經營,不僅有講解地圖,還能看到觀光客在裏頭遊走。
讀了介紹,主事者挺用心,特別依著丘陵佈局,納入自然風光,故不少文人雅士選擇長眠於此。它也借景了後頭碑塔,高的是地標「納爾遜紀念塔」,有奇特冠頂的記印了詩人「羅伯特·伯恩斯」,他曾被「聖吉爾斯座堂」西花窗當主題,沒想到又相會了。從資料看,冠頂是致敬了雅典的獎盃亭「Choragic Monument of … -
「荷里路德宮」畫廊肖像眾多,若排列縱亂些,便可說是另種「霍格華茲」的穿越,誘人幻想諸王交頭接耳,談論曾經的笙歌樂舞、戰火硝煙及權力爭鬥。
如此的長廳自然兼作儀典宴會之用,亦是上議院蘇格蘭貴族代表選舉的場所。現今應是表述歷史的意義居多了,除了肖像,廊中放了三兩展櫃,各式各樣的勳章、配劍,還能看到「維多莉亞」穿過的蘇格蘭格紋服。
展物在轉彎後換為杯盤,肖像群雖繼續延伸,卻撇去了「瑪麗二世」、「安妮」,接往頗具爭議的「詹姆士黨」。似乎即便被英格蘭視為叛黨,這一系對蘇格蘭還是較親近。首先是「詹姆士·法蘭西斯·愛德華·斯圖亞特」,挺長的名字。他是強推天主教的「詹姆士二世」再婚後所生,也因為他,讓… -
看過「聖吉爾斯座堂」,我繼續走往「皇家一哩路」東端的「荷里路德宮」(Holyrood Palace)。拚了兩星期,原本都還能撐到傍晚,結果今天才下午,體力就已差不多耗盡,只能拖著腳步慢慢前進,老了果真有差啊。
瞥看著兩側石色宅邸,一棟挑高建築以外探角塔及鐘座吸引了我注意,儘管招牌寫著「Tolbooth Tavern」,表示是家酒吧,總覺得該有更強大的歷史背景。查了一下果真是,早年此區名為「Canongate」,不屬「愛丁堡」管轄,這棟就是行政大樓,有自己的議會、法院跟監獄,也收取過路費。而隔壁的「Canongate Kirk」顧名思義,是其主要教堂,流曲狀的立面屬於荷蘭風格,頂部冠上與鹿角… -
今天的第二站是位於「皇家一哩路」中段的「聖吉爾斯座堂」(St. Giles’ Cathedral),從端點的「愛丁堡城堡」往東走就可以到,不過在這之前要先解決午餐,還有餐前的冰淇淋。
後者被我挑中的是「Mary’s Milk Bar」,地點在城堡南方的「乾草市場」,看似近,由於地勢高低差,仍得先迂迴下丘。雖名為市場,現今望來只是個被諸多建築圍繞的長方廣場,但昨日所見的低矮「牛街」正是接往這兒,意味它曾經歷過市集的哄擾、貧民窟的藏污納垢。
環望了一圈走至店家所在的西南角,完全沒客人讓我又疑惑確認了招牌,畢竟網路都說得排隊,可能是天氣冷又飄雨的關係吧?推開門,掃描冰櫃裡…
-
在「半月砲台」探看了一陣,繞回北側,這兒有「愛丁堡城堡」歷史最悠久的建築「聖瑪格麗特禮拜堂」,但不知被哪個高級團體霸占了,攔繩拉起暫不開放,只能先從把守宮區的「福格門」(Foggy Gate)出去。
此門建於「查理二世」時期,很可能取自常籠罩在丘頂的濃霧,若按正常參訪路徑,會是從這兒進來。不禁回過頭端詳,其選址頗為巧妙,多角加固的牆壘高立於岩塊,就算敵軍突破了城下關閘,當從坡路盤繞攻上也會死傷慘重。
順勢逛去下城區,這一帶都是晚期的建築,畢竟這山頭被攻打多達二十六次,居不列顛之冠,外圍很合理在毀滅與翻新間輪迴,景貌不斷更迭。「內戰」期間自是一個,而較近一次的大型災劫,是由「詹姆…
-
即便「Dean Village」村景如童話般幻美,時間不允許我繼續磨照片,因為所有文章都說「愛丁堡城堡」很熱門,務必在開門前去排隊,就勉力剪去眷戀,原路折回。
從「St. John’s Scottish Episcopal Church」切去「王子街」,依昨晚所探,從兩個美術館所在的廣場穿至通往老城的坡路。本想著雖有點遲,走快一點應也能趕上,卻沒估進拚了兩週的身體已半殘,外加城堡在丘頂,挑的路雖是好走的緩坡路,由於迂迴相對也更花時間。結果,抵達之際已超時,人龍長得讓我欲哭無淚,但也不能怎樣,只能認份排了。
「愛丁堡」的起源可追溯至七世紀,且很可能在青銅時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