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※ 後記 ※~
在去張家界的前一天,我終於完成這篇遊記的初稿,算了算,斷斷續續,竟也花了一年時光。倒不是太懶散,也非工作繁重得擾人,而是一路這麼書寫便刻出了十萬字,是花最多篇幅的北法遊記之兩倍有餘。
思考過因由,可能是短短十二天中塞了過多行程,五個國家,無數瑣碎景點,更遑論布拉格、布達佩斯、維也納這三首都裡,有太多可以逛繞描述的地方了。尤其是教堂,數不清究竟行經多少個,每座都令我想好好以文字勾繪、與人分享。但又再次感到自己詞庫的貧乏,每回構思許久,仍未能將各地作出特色區隔,自然更無法精準重現眼前輪廓的繁複折拐,很令人氣餒。
然終究還是喜歡讓文字觸貼那些景象而翻飛,同時藉下筆前的思…
2012奧捷匈遊記
-
~※ 薩爾茲堡-主教座堂 ※~
走出主教宮,再由其與教堂相接的拱廊下穿過,就進入教堂廣場了,廣場以柔婉聖母立像為中心,台座有四個富含深意的雕像團繞,象徵在無垢聖母之前,天使歡愉欣然,惡魔羨慕怒吼。
我於此仰望主教座堂正立面,不帶花俏的設計,不用過多曲弧的切割,它攜著與中央拱頂作呼應的兩側鐘塔,以典雅窗框山牆素淨地砌築而起。在靠近頂楣之處,有兩位天使高抬金冠,若於廣場後退幾步,找個適當方位,便可見其與聖母雕像疊合,巧妙形成加冕圖。
以崇敬步伐,我趨近象徵信、望、愛的三道拱門,門與門間有四位聖者,居中的是大家比較熟知、分別手持鑰匙與劍的聖彼得與聖保羅,左側為薩爾茲堡的守護者聖魯伯特(S… -
~※ 薩爾茲堡-米拉貝爾花園 ※~
儘管前日夜裡便已抵達薩爾茲堡,但至哈斯達特看了小鎮的晴和雨,於嶺巔俯望了湖與山,如此兜一大圈再駛回,竟已是傍晚時分。這座城市早期以鹽礦及城堡得名且富饒,然在西元八世紀成了總主教駐地後,勢力更遠播至巴伐利亞與奧地利大部份地區。不過,對現今旅人而言,它是莫扎特誕生的城市,一座隨時飄揚著音符的浪漫之土。
還未至舊城,我們先於河對岸新區的米拉貝爾宮(Mirabell Palace)下車。此宮的歷史其實不光彩,是沃爾夫主教(Wolf Dietrich Raitenau)於十七世紀為其情婦所建之宅邸,這位好大喜功的神職人士不但未因宗教而修持自身,反倒荒淫奢靡,在… -
~※ 哈斯達特-晴 ※~
翌日,我於薩爾茲堡迎接了清晨。還兀自呆坐床頭,就突然省起,不知不覺地,十二天的旅程竟也將進入尾聲。
其實,昨晚便已抵達此地,但我卻未按原本計劃一探舊城夜色,畢竟在這旅途的最末已一身痠疲,兩腿犯著懶不願領我徒步遠行。而此時天色雖亮,卻依舊未是與薩爾茲堡的約見時刻,大夥得先繞往郊外,看看週邊湖區的水色山光。
這片名為Salzkammergut的湖區,字義裡便點出其暗藏豐沛鹽礦,一些開採坑道現今也化為觀光景點,讓遊客假扮礦工,乘滑道溜下,於一片闃暗中折拐摸探。不過我們行程沒將其排入,而是將寶貴時間留予湖畔的清麗起伏景緻。
昨日自梅爾克一路拉車至此時,便已不禁… -
~※ 梅爾克 ※~
離開維也納後,便是長途往西,前往同樣也用音樂書寫歷史的薩爾茲堡。為了應景,這回領隊播放起以此區樓園為背景的電影-真善美(The Sound of Music)。
不知為何,小時候的我很著迷這齣劇,從電視錄下來便一次又一次重複播看著。或許是因主角的單純執著,雖由修女入世為家庭教師,卻以溫情融化與七個小孩的隔閡,也觸動喪偶上校封埋的內心。但更多的應是那自然串接劇情的曲目吧,輕快的、悠揚的、深情的,襯映著山光水色,穿流在宅邸街巷,輕易地就深印於腦海,不自覺隨其哼唱起來。
車於高速公路疾駛,我看著前方小小螢幕,當時的記憶似乎也一同復甦。然儘管影片喚醒往事,也打發拉車漫漫… -
~※ 維也納-熊布朗宮東翼 ※~
儘管拿破崙之子的早逝令人傷感,但也無暇多所憑悼,導遊急促的步調依舊拽著大夥繼續前行。
熊布朗宮東翼的轉角處是瓷器廳(Porcelain Room),這間瑪麗亞•泰瑞莎的書房兼娛樂室從名稱看,會以為綴滿中式瓷器,不過事實上是由其媳婦構思的彷似風格。木雕的花果藤蔓在廳間爬漫,然後特以藍白暈染上色,框格間掛上一幅幅由公主們以相同色調臨摹的小畫,遠望過去還真帶有青花意象。果然藝術若不拘泥地域流派,反更能激盪出獨特創意。
隔壁的百萬廳(Millions Room)是此宮重點所在,然整個導覽行程禁用相機,倒使我記憶發生錯亂。印象裡有個因維修而覆上仿真背板的…
-
~※ 維也納-熊布朗宮主殿 ※~
於清晨的維也納街頭行走一小時餘,儘管陸續澄亮的景緻挑引我步履往前,但還是得壓抑心中交戰,搭上回程電車。踏進旅館,迅速塞了些早餐,總算即時趕上集合時刻。
昨日我們去過冬宮霍夫堡,這回要往熊布朗宮(Schonbrunn Palace)行去。這座夏宮有兩種稱呼,熊布朗是音譯,若照字義該稱其為美泉宮,緣自馬提亞斯國王於此狩獵時發現的一泓清冽美泉。之後這兒的狩獵行宮隨時代不斷擴大改建,終在瑪麗亞•泰瑞莎女皇掌權時,奠定現今的華美風貌。
雖然此宮偏離市區繁華地帶,乘車倒沒花多少工夫,胡亂看著窗外飛逝而過的街景,便見外門兩座尖聳方柱頂著金鷹,標誌其所在。抱懷期待…
~※ 哈斯達特-雨 ※~
哈斯達特的湖景幻美,令人無法移步,但還是得依約定時間,緩緩由鎮心再行回停車場,準備前往領隊口中神秘的私房景點。
原先,以為就是搭乘網路文章所稱於鎮旁的纜車,居高臨下,豈料卻不是哪麼回事,司機繞了一會兒工夫,在某個險峻山旁的纜車站停了下來,「達赫斯坦」(Dachstein),上面這樣寫著,是個陌生的地名。再望了望,嶺巖被歲月切割得粗豪,露出大片灰白石面,纜線便這麼隱微地於其間飛懸而上。
排進了車廂,瞥見身旁娃娃車有個小女孩,一邊玩著自己腳丫子,一邊笑嘻嘻往四處看。發覺我正盯著她,便也以水靈大眼回望,那帶著笑意的模樣可愛極了,可惜她淡藍雙瞳在我鏡頭裡竟…
~※ 維也納-百水公寓 ※~
三步併作兩步地飛快從熊布朗宮山丘衝下,還好行經廳廊時還見著團員焦急尋找廁所,這時頓覺跟大團行走倒也有其好處,總會有拖拉的人作遮掩。可是上了遊覽車,望著橫長殿閣在眼前緩緩縮滅,一股悵惘也隨其漫湧,畢竟那代表維也納即將與我告別。
然世事變化之奇又再度給我新的體認,午餐餐館居然是在貝爾維迪下宮之側。當初以為最無緣的,卻陰錯陽差遇面了三次。說陰錯陽差或許並不適當,搞不好那正為領隊精妙安排,購物兼賞上宮,用餐併遊下宮。
餐廳以其自釀啤酒為招牌,還展示舊時古銅鍋爐,室內佈置也雅緻,以花串點綴石砌拱頂。反正腿也酸疲,本想用完餐便這麼歇息至集合,但想想命運都讓我與貝爾…
~※ 維也納-卡爾教堂 ※~
第二天清早六時許,我便已整理好行囊溜出旅館,老爸見了沒多問什麼,假使一同出遊的是老媽,肯定再三盤問跟阻撓。其實電車還有更早的班次,可是現在時序已進入秋季,就連找到站牌在馬路邊等望時,天際都還陰陰灰灰。若再提前出門,恐怕也僅是摸黑看景吧。
說實在地,心裡或多或少有點惶恐,不知網路查來的班次路線真不真確,幸好沒多久,便見等待中的號碼從遠方飄至,踏進車廂後心情便篤定些了。自動售票機果如前晚得知的訊息,安置在車節之間,讀完說明投下錢幣,我便捏著票紙注意窗外街景。
相較於市中心,此時穿越而過的外環街道樸素許多,偶爾還能見到些荒草曠野,漸漸地,建築開始密集,我也開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