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※ 薩爾茲堡-米拉貝爾花園 ※~
儘管前日夜裡便已抵達薩爾茲堡,但至哈斯達特看了小鎮的晴和雨,於嶺巔俯望了湖與山,如此兜一大圈再駛回,竟已是傍晚時分。這座城市早期以鹽礦及城堡得名且富饒,然在西元八世紀成了總主教駐地後,勢力更遠播至巴伐利亞與奧地利大部份地區。不過,對現今旅人而言,它是莫扎特誕生的城市,一座隨時飄揚著音符的浪漫之土。
還未至舊城,我們先於河對岸新區的米拉貝爾宮(Mirabell Palace)下車。此宮的歷史其實不光彩,是沃爾夫主教(Wolf Dietrich Raitenau)於十七世紀為其情婦所建之宅邸,這位好大喜功的神職人士不但未因宗教而修持自身,反倒荒淫奢靡,在拔權囚禁後,此宮也被後人改建為如今古典樣式的建築與繁麗花園。
從側門踏入,一眼望見的便是座多角泉池,當中的少女雕像手心頭頂都停駐著鳥兒,並從其拋躍出穿繞水線。修剪得低矮的灌木成籬,搭配豔紅花朵與銀亮葉叢,團繞著水池,排列成波紋,往兩側漫去。由此外院續往內行,花朵的樣式色彩更加繽紛,素白與亮黃苞蕾相擁交纏,繞著羞答答的叢聚紫瓣旋舞出步跡,接著有粉嫩長紗拋勾出水蛇般流彩,宛如是場爭妍歡宴絢麗開展。
 



儘管一旁宮殿據說內裡也有精緻妝點,但其僅見規矩方窗的外觀,在這片撩目花園裡倒顯遜色了。沿宮牆往右轉,步道自花叢間通向另一座水池,堆石似是假山形成瀑流,上方雕出一隻展翼飛馬,英武揚蹄。其騰躍姿態靈動,令人不禁讚嘆重心與立足點間的運用巧妙。
而視線若循邊牆臥獅雕像、透明拱頂小屋往前,便可瞧見一道帶著鑄鐵雕花門、並由獨角獸守護兩側的短階梯。這道短階初見可能不以為意,但那是「真善美」裡,女主角領著小孩們教唱「Do-Re-Mi」的場景啊。
 




其實這座城市還有種「真善美之旅」,會帶影迷一一踏足取景過的地方,像是月湖畔(Mondsee)女主角與上校結婚的鵝黃教堂,或拜訪以各樣怪奇泉池增色的海布倫宮(Hellbrunn Palace),除了體驗被機關噴濺得一身濕的刺激驚喜,更可於大女兒與男友擁舞的溫室旁,哼唱「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」中的青澀與甜蜜。不過這樣的追尋之旅,當然不屬於我們這種無錢沒閒之人。大夥只能在此矮階邊拍幾張照,過過乾癮。
從這兒再繞回花園中心,另個方向的四角各有埃涅阿斯(Eneas)、海克力斯、帕里斯(Paris)和普路托(Pluton)在繁花間偉立,很難依構圖去區分身份,畢竟每組雕像都是人物肢軀曖昧交纏,但也不知是否為時代隔閡,還是自己品味膚淺,總覺其神情詭譎、姿態粗魯,與花園的秀麗大為衝突,抑或,設計師原本便想取其剛柔對比呢?
不過,從這角度就可瞥見遠方山頭的薩爾茲堡城塞(Hohensalzburg)了。在青碧丘陵與教堂尖塔的襯映下,它如長龍般橫陳,雪白的身姿,帶點歲月浸染的斑灰,依稀便是久戰沙場的將軍,抵禦過無盡殺伐,如今英偉立於故舊之地,遙想當年。
這座可追溯至十一世紀的要塞,從最早期的簡單木牆,歷經神聖羅馬帝國歷任主教的修築擴建,才有如今風貌。遊人可順著坡道蜿蜒攀上,或藉由纜車抵達,據說內裡還有座提線木偶博物館,不過似乎除了頂樓幾個用黃金雕鑲的廳房外,其餘空間就真的簡潔得僅存戰略目的了。
 

米拉貝爾花園出口兩側有雕像延伸肢臂,襯著夾道行樹,宛欲搭連成拱,由此循街再走一小段路,便是劃開新舊城區的蜿蜒長河。我們踏上僅供行人徒步的便橋,前方是於蒼茫天際下聳立的雄踞古堡,它領著諸多教堂以墨綠山丘為畫布,先大塊抹上連綿屋牆的素白,再用迅捷筆勢挑出錯落塔尖,像座百塔之城沿河翻展,霸氣中又帶著細膩。
 


我往流水的來處去向眺看,這份細膩隨距離拉遠漸轉為秀美。堤岸草皮如碧嫩長帶,山林則夾雜灰岩透著鬱色,偶爾幾座教堂塔尖竄起,便如巨樹參天,將灰濛天際添上幾筆怦然躍動。
 


行過步橋,再跟著領隊從小巷穿進,我們便來到舊城區最繁華的蓋特萊德街(Getreidegasse),然後於此解散各自逛去。這條街巷雖然細窄,卻彷彿聚集整個舊城繁華,紀念品店以撩目櫥窗跟遊人招手,鑲上細緻景畫的亮澤玻璃球串閃爍輝光,彩繪得斑斕的復活節蛋或繫上團花緞帶、或以燦金台座相襯,絢麗異常。最多的當然為莫扎特主題商品,各樣花俏包裝、但一致帶著頭像的巧克力成山堆疊,我還見到相當可愛的莫扎特娃娃,頂著捲假髮,穿古式貴族衣裳,如一群小精靈般被懸掛彈躍。
 





不過最特別的是頭頂那些充滿藝術線條的招牌,某些會將自家產品作主題,再以勾曲花藤翻浪而出,有的雖然無法直覺辨出,但卻繁複精緻地串起華蓋星芒,成功吸引路人好奇停駐腳步。就連麥當勞也不願唐突破壞這份纖麗街景,用攀附雄獅的鳳頭曲柄花圈襯起M字標示。
 

如此一路往東行至街尾,再向南切去,便為主教宮廣場。這兒,因空間開闊,遊人也顯得稀淡許多。正前方最醒目的是薩爾茲堡主教座堂(Salzburg Cathedral),其灰沉側身帶著簡單窗孔,尾翼則外拉成筒柱,團圍其間的高聳銅綠拱頂。隔鄰的雪白建築立起鐘塔,頂部似多角亭閣,這座葛洛肯編鐘(Glockenspiel)在當地相當知名,據說於固定時刻會交擊出悠揚曲樂,很令只匆匆行過的我好奇是何樣音色與旋律。
此外,廣場正中另有大型海馬噴泉,不過倒也非那實際生活於淺洋的小生物,而是四匹自水裡昂首揚蹄的駿馬,環繞礁岩上由人像圓盤層層砌築而起的泉瀑,當水勢噴灑,便激湧出磅礡氣勢。
 


這廣場會如此命名,很顯然地附近必有座主教宮。然除了教堂之外,周遭建築並無顯著特色,於是我便挑了編鐘對面那門框帶有繁複雕飾的長樓走了進去。樓內是個開闊廣場,但並未如想像中因主教權傾朝野而有奢華設計,稍微轉了一下,只在迴廊裡找到個略具雕琢的壁龕,赭紅綴邊、背景刻意鑿亂如山岩,正中是個壯漢與怪獸扭打。
回去查了資料,這兒的確是主教宮,若購票入內觀覽,便能走進歷史,藉由起居接待房間勾勒當年,也可見到不少滿佈彩繪的廳室以秀美框邊勾繞,不過相比於熊布朗宮的堆砌與別緻,自然就遜色許多了。
然特別的是,幼年莫扎特曾於此公開展現音樂才華,想到我與這傑出音樂家一前一後身處同樣空間,腦海便不禁浮現一幅景畫,那是個六歲稚兒,眼眸尚帶著童真,但卻以沉穩氣度揮揚指尖,讓空氣裡飄漫著優雅音符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