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※ 維也納-百水公寓 ※~
三步併作兩步地飛快從熊布朗宮山丘衝下,還好行經廳廊時還見著團員焦急尋找廁所,這時頓覺跟大團行走倒也有其好處,總會有拖拉的人作遮掩。可是上了遊覽車,望著橫長殿閣在眼前緩緩縮滅,一股悵惘也隨其漫湧,畢竟那代表維也納即將與我告別。
然世事變化之奇又再度給我新的體認,午餐餐館居然是在貝爾維迪下宮之側。當初以為最無緣的,卻陰錯陽差遇面了三次。說陰錯陽差或許並不適當,搞不好那正為領隊精妙安排,購物兼賞上宮,用餐併遊下宮。
餐廳以其自釀啤酒為招牌,還展示舊時古銅鍋爐,室內佈置也雅緻,以花串點綴石砌拱頂。反正腿也酸疲,本想用完餐便這麼歇息至集合,但想想命運都讓我與貝爾維迪宮有如此深厚羈絆,若不去來個臨行告別,就太辜負了。


於是我便在正午艷陽下再度踏進宮門。相較於晨時的清冷,這回漫步遊客與明亮日光讓整個公園顯得精神許多,原本慵懶的噴泉也輕吐起婉約水線,交錯地、飛墜地與周遭天使戲耍。只是這直射日照的溫度過於灼人,逼得我躲入樹籬旁的狹窄影線,拖著腳步緩慢行向上宮。其實如此踱去倒也沒啥目標,只是無意識地聽從某種冥冥中的召喚。





繞至上宮的對門,這回殿前沒有昨日喧囂的園遊會,只存弧道旁的駿馬飛躍身姿兀自守望。或許是眼殘,走上一圈竟沒找到售票口,也無紀念品店,連想買些介紹書籍或明信片也不可得。猜測或許藏在正廳裡,然由間或開啟的門扉窺看也不見端倪,驗票警衛又守在入口,讓我不敢溜進探險,只好偷拍幾張大廳的力士支柱略微填補失落。


如此晃盪而出,以為真是句點了,但領隊竟又加碼個臨別贈禮,說要順路帶我們去城內著名的百水公寓。此棟民宅是百水先生(Friedensreich Hunderwasser)的作品,原名Friedrich Stowasser的這位藝術家認為水是萬物泉源,不但以水為稱號,他的創作也充滿水的流動與無定。
站在小巷間往上望,公寓像童書中的建築,撇去工整的稜線與樓層切畫,宛如稚兒隨興塗抹出的彎扭線條,對比鮮明的藍紅牆面帶著些許淡淺黃白互相交拼,其中窗格自然也逸脫桎梏,四處散點。有時,會有規矩灰褐牆窗帶著破碎際線鑲於其中,彷若特意作成襯映,有時,樓壁轉化作岩洞,綴上金亮馬賽克拼貼。


這樣的風格讓我想起西班牙高第的米拉之家與奎爾公園,一直想親身實地端賞那奔放的想像力與不拘的流曲線條,當然不知何時才能完工的聖家堂更於遙遠的地球另端時時呼喚,儘管繁麗的誕生立面已成絕響。
兩位雖都師法自然,揚棄方直,並交疊著飽滿色彩,但身為建築家的高第似乎多了點理性,能讓人在那起伏拍擊的濤浪間,找到些規律,尋得些融於山林意象中的學理。而百水先生的作品卻更為不羈,滿溢著狂放、童趣與大塊用色,很容易區別出來。
我趨前細望,樓前小噴泉領著一道弧坡,包向公寓二樓,弧坡採不同樣式的圓柱支撐,以塊磚堆疊,也用釉亮的藍綠雙色,帶起曲瓶般的凹凸腰腹。坡頂似有個小餐館,參差著矮灌木與燈柱,誘人便這麼閒倚坐看四面斑斕。
我順此步向公寓的另側,這兒的設計規矩了些,然轉角處如柱塔高高聳立,以玻璃帷幕接拼,攀藤在壁面爬漫,植栽在樓頂茂密成綠傘,叢聚的細瘦葉枝於拱窗、於露台織連為叢林,彷彿真與自然共生。我在紀念品店找到些明信片,似乎隨著季節更迭,這片清爽的碧綠會漸轉為夾雜斑紅的金黃秋意,而當落雪紛飛後,便是靜潔的銀白世界。




其實若走原本的十三日行程,我們會於奧匈邊境的百水山莊住上一晚,那是百水先生設計的度假旅館,房舍嵌合於丘陵,起伏綠地被切出波浪牆面,墨色的拼磚框格不規則地劃分出大小區塊,填以交錯的靛藍、素白與橙紅。住客便宛如居於地穴的土撥鼠,或是魔戒裡的哈比人,悠然憩於丘內。
旅館房室的規劃自也不拘章法,走道起落著、拐繞著,牆柱也散綴拼貼色塊。只惜我與其無緣,沒法飄游於館中別緻SPA泳池,也不能在那童話般的界域裡無限探索。



為避免住戶被遊客過份騷擾,附近公寓的低樓層也特打造為百水村,商店、餐廳、吧台以不規則的曲弧線條流竄,放眼所見都是繽紛色塊,同時也群聚許多藝術家擺賣各自心血結晶。有些團員似乎一下車就不由自主飄了進去,身陷其中,不過我反倒忘了留些時間去裏面走走,畢竟百水公寓的外觀是如此特出,讓我不禁放慢腳步,怔望流連。
於此停駐的時間不算太長,很快地領隊便招呼我們上車了。本還癡望會否還有驚喜,但這回真是一路飛速外行,漸漸駛離維也納。這不到一天的緣份實過於短暫,我在心中編想,若能再有半日自由時間,便能與這城市有更廣更深的交流吧。
也許,清晨我會搭車改至環城大道未能探訪的另一端,看看感恩教堂(Votive Church)精緻秀美的哥德鏤雕雙塔,據說法蘭茲•約瑟夫曾於此遭刺卻大難不死,其弟故而建教堂感念上帝眷顧。然後我將踏著稀微日光一路南行,望著維也納大學錯落的雕刻拱頂稜線,體會德語區最古老大學中,那帶著歷史的濃厚學術氛圍。



接續,是走近曾於霍夫堡遠遠望見、有著纖細參差尖塔的市政廳,以及隔著馬路與其相對的城堡劇院(Burg Theater),揣想圓弧立面裡上演的悲喜故事。此外,不遠處還有代表公正的綴金雅典娜,由象徵奧地利四大河的塑像護持,在那兒,國會大樓正展現希臘神廟式的無比壯闊。



於是午後的自由時間,我便能走進聖史蒂芬教堂與卡爾教堂,一邊端望著,一邊在心中隨精緻祭壇的線條遊移勾描,而後找個座位,靜靜讓心於神聖光影裡澄淨。
想當然地,華燈初上之時,我將身處金輝亮燦的音樂廳中,此刻,維也納將綻放極富生命力的流彩,在那時而昂揚、時而跌宕的飛躍音符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