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切圖馬爾」(Chetumal)位處墨西哥與貝里斯的邊界,是「金塔納羅奧州」的首府。其實早年也曾有同名的馬雅城市,但已難追跡,較多的記述是在西班牙征服之後。由於馬雅人長年過得卑屈,至十九世紀便爆發了「猶加敦種姓戰爭」,這把火燒至「英屬宏都拉斯」即現在的貝里斯,那些「非我族類」就被驅趕出來,流亡至目前的「切圖馬爾」。一開始自然很陽春,之後因著港口商貿、高速公路的鋪設,才逐漸繁榮。
即便缺乏觀光亮點,若從這花兩小時駛往西邊的「坎佩切州」,便能以「Xpujil」為基地,探索鄰近被稱為「Río Bec」的建築風格。他們顯然深受南方「佩藤區」以「提卡爾」為首的影響,很著迷興建陡塔,並加以轉化。貴族屋殿多半會在兩端挑升錐塔,雖設外階,變態的陡度卻沒要給人爬的意思,真正的樓梯藏於內。某些的頂部祭殿甚至為實心、以假門、高冠、面具浮刻,形塑招人仰望的稜線。不同城市亦有各自特色,像「Xpujil」便加了更高的中央塔,疑似首都的「Becan」則將雙塔宮殿高築於丘台。




然這區不過是小菜,因為再朝西深入,便會進入與「提卡爾」互爭龍頭的「卡拉穆」地盤,雖在近年才被發現探勘,被收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它已展顯了氣勢風貌,尤其兩座超過四十公尺高的金字塔,光看網路影片就很令我神往。相對「提卡爾」偏好的孤瘦陡險,這兒的走向龐然,在不同層段添附了祭室露臺。當攻上最頂,便又是幅以樹海及朗空推抹的無垠。


可惜這一線大概屬於考古進階班,全數被我們團略去。我曾想在行程末尾以自助加碼,偏偏尋不到相關資訊。老師是丟了一句:「可以在『坎佩切』多待幾天啊,待久自然能報到當地團。」對沒有無限假期的我根本於事無補。可能真的得仰賴建構中的「馬雅鐵路」了,它以四方狀串起「猶加敦半島」的幾處重點遺跡,也包括「卡拉穆」,即使被詬病開發粗暴,對我們這類觀光客卻是福音。只是…我還有機會重返嗎?
拋開這份無緣,我在天明後於旅館隨意走逛,這家算有在認真佈置,除了游泳池與樓體輪廓的搭襯,走廊也點綴了雕像。當中有石碑構圖的3D轉化,取的是常見的主題,君王把俘虜踩在腳下。早餐相對就遜了點,只給一盤火腿炒蛋,某團員則多收到領隊送的生日蛋糕。其實原是打算於昨晚給出驚喜,被差勁海關拖累,只能在尷尬氣氛中補。




吃過早餐,對馬雅的探訪將離開中部「低地區」,往北邊的「猶加敦半島」推。這區最知名的自然是「奇琴依查」,但周邊的遺跡也各具特色,一般會順路看海邊的「圖倫」,可能是上個團收集到了,這回老師挑了他沒去過的「科巴」(Coba)。這名稱有著被風拂亂之水的含意,應該是取自其週邊的幾個潟湖。歷史也滿古遠,在「前古典」便有經營,於「提卡爾」跟「卡拉穆」相爭的年代,它也因掌握了水資源,成了此區一霸,居民估計破五萬。偏偏之後「奇琴依查」崛起了,幾回交鋒失利,便逐漸於歷史黯淡。
它被安排在下午,去那之前,有個渡假湖區「巴卡拉爾」(Bacalar)可以去玩玩水。這類的非遺跡景點,聽起來都是領隊以其走跳中美洲的經驗精挑細選,怕我們一直看石頭太枯燥。我當然是覺得不必要,最好給我滿滿的馬雅,從清早塞至入夜。
坐了一小段車來到碼頭,草簷小亭與木棧道將水色綴點出氛圍,但也不知是怎麼跟船家約的,明明眼前停了好幾排小遊艇,都不是給我們的,發呆好久才終於上船啟航。雖是因此鬱悶了些,當被開闊湖景包圍,心情就不禁轉為明躍。由於湖底是石灰岩,水又不深,透顯的是很淡淺的藍,外加天空晴朗,瀲灩波光更令其添色。




船長不諳英文,很努力用翻譯軟體跟我們講解,據他所言,湖底有不少相通的深穴,穴上的水因此形成明顯色差,邊緣處也曲繞出斑彩。看那些玩水的人戴著蛙鏡下潛,頗讓我好奇會望見怎樣的景觀。


偶爾,船會駛到岸邊,那兒的碼頭草簷映落了景致,像也想體驗湖水沁涼的傾彎樹叢,亦貢獻了林蔭暈染。若仔細看,尚能發現岸岩下藏著穴隙,不斷有水注入此湖,伴著微微泠響。而當船帶遠時,接棒的是幾區特別深靛的,蘊含的深邃為無聲的召喚,很誘人潛探。一圈浮球卻示警著,可能水穴太深了,怕好奇心旺盛又缺乏裝備的遊客進去,不是溺死就是消失在異空間。



這樣的湖區,很合理周圍林立著度假旅館,某些如伊斯蘭喚拜塔以圓頂挑升,有的揚飛著中式簷線。跟高擎的棕櫚樹相互錯落,便似風格混搭的宮城。然與其賴在旅館當懶豬,我想多數人應寧願於湖間探索,畢竟陽光令水色多變,若遇上漣漪荷葉牽攜盪漾,更顯斑斕。大夥四望之餘,船長好心分享了自家手做的椰絲糖,可惜大夥都覺得太甜,嚐了一點就不願再拿,船長表情因此變得哀怨。




如此逛繞了一陣,便到了下水時刻,我是有帶泳褲,問題是沒地方換啊,這船就我一男,總不能當著娘子軍的面。原是想穿泳褲再套短褲出來,偏偏前一日是「ATM」,到旅館又太晚沒工夫弄乾,濕濕穿會像失禁。即使很多水裡男生都只穿內褲,團裡另位也是那種寬鬆花四角,對不走那路線的我,給女生看到激凸不就很尷尬……其他人應也有相似顧慮,面面相覷,最後除了領隊,僅另兩個女生興奮以泳衣躍入,也不知是怎麼辦到的,先見之明帶兩套?





待了片刻,船家轉換地方再讓大夥體驗,由於這邊淺,對穿紗裙的女生就變得簡易,一撩便可下去。而牛仔褲的我依舊只能乾瞪眼,癡望水色的炫惑,偶爾探低身,用手感受其中沁涼。不然就加減挪移鏡頭,捕捉玩水少年的愜意。

如此放空過,船家載我們回碼頭。到對面餐廳我瞄了時間瞬間一呆,一點了?那我們下午的「科巴」來得及嗎?請google估算車程,蹦出的是兩小時起跳,而遺跡四點關門,怎樣都得現在起程衝。導遊跟我坐同桌,我問這樣來得及嗎?他很不爽要我去問領隊,感覺是已爭執過,但對方依舊要在湖區耗。我不死心去提醒,她卻說「總不能讓大家餓肚子吧」,也沒要團員盡量快。欸,大家可是衝著馬雅景點報團的,為了趕赴「科巴」,簡單外帶在車上吃,應該沒人會反對吧。建議無用之下,只能哀怨跟大夥悠閒吃了。導遊很豪氣地點了一大桌拼盤說要請老師,我們也跟著沾光,雖有我不愛的海鮮,某些經過烤炸還滿美味。


耗到兩點終於要出發了,儘管我不斷用念力發功,沿途卻不時遇到塞車,於是四點了我們還在半途。想著會不會隨機應變改去較近的「圖倫」(Tulum),那兒有商貿性質的海岸遺跡,主殿居高,領著環圍屋宅像個迷你城壘。規模雖小,仍有殘存壁繪跟「下降神」浮雕可看,總比全落空好。結果五點才到「圖倫」旁的鬧區,人家應該也關門了……




我冷眼等聽會怎麼解釋,結果只收到「很抱歉,『科巴』我們去不了了」,然後輕輕把一切推給交通阻塞。無從知曉領隊究竟在想啥,可能是樂觀覺得「科巴」五點關門,車程只要兩小時吧。而「巴卡拉爾」是她喜歡的地方,所以立主久留,不管多數人根本沒下水。
在一片陰霾中駛抵今晚住宿的城市「華拉度列」(Valladolid),於鬧區的美食廣場用餐。我按照推薦點了烤肉,沒想到超硬,心情不禁更差了。吃完後幾個人在城區閒逛,除了大教堂沒看到什麼亮點,於是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,就這麼談及下午的空轉。當時車上頗安靜,沒誰有異議,沒想到除了我,還是有幾個熱衷馬雅的人在不爽,畢竟領隊給出的補償是後天多去「奇琴依查」附近的網美景點。





這差太多了,依我先前的了解,「科巴」能逛看的地方還滿廣,通常建議租借腳踏車。起始的「Coba Group」就沒在客氣,以一座被稱為「教堂」的金字塔定場。往東走可以觀察它最知名的「sacbe」,這種白色石堤可是當年的高速公路,「科巴」身為放射路網的核心,四通八達,最遠能抵一百公里外的「Yaxuna」。

如此逛至「Conjunto de Pinturas」,會有仍殘著門楣彩繪的建築可看,觀覽路線也於此分歧。往南連接「Macanxoc Group」,諸多祭壇石碑在那印留了歷史。朝北則是「Nohoch Mul Pyramid」,四十二公尺高的它為此城主塔,直劃至頂的階路是很刺激的挑戰。在過往的影片裡,都可見遊客變成四腳獸,即便心抖腳抖,為見塔頂帶出的湖綴風光,還是拚了。如今雖因階況太差,被下了禁爬令,追想它以三百年堆築出七層的脈絡,仰望其高偉竄尖的身姿,依舊極具惑力。


我努力跟這些人敲邊鼓,希望能凝聚一股力量,讓明天有機會把「科巴」補回來。結果到最後還是功敗垂成,因為領隊堅持不能走回頭路浪費時間,對另個她排的看湖行程也不願放手。我是覺得很沒道理,都得回今晚住的旅館,哪有什麼回頭路差別。若注定要犧牲一區,我想多數人應該會想獻祭湖景換遺跡吧,不然民主時代大家來投票。
由於缺乏鷹派份子,在心裡嘀咕抱怨的我,本來尚對老師抱以最後希望,畢竟馬雅景點是他主導,哪知他卻說:「沒差啊,總是會有機會去。」呃,對他這種旅遊主力在中美洲的人是沒錯,問題我們是一生極可能只來此一兩次的可憐人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