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程的第三天要去個叫「ATM」的地方,這詞想當然不可能是指提款機,而是「Actun Tunichil Muknal」的縮寫,翻成英文是「Cave of the Crystal Sepulchre」,水晶墓穴。它是古早前馬雅人祭祀的地方,但因為位處地下河道,就跟「蘇南圖尼奇」一樣,成為大雨的受災戶了,已連幾天公告關閉。
這令領隊跟導遊傷透腦筋,思考著替代方案,我也不禁想著,該不會這就是我跟「卡拉科爾」的緣分吧,結果事實證明真的是無緣啊,這天一早,他們笑著公布說「ATM」開了。我不禁瞥向其他人,感覺神色複雜顯然多於雀躍。不過這也合理,畢竟去之前老師就一直宣傳「包準你終身難忘」,給的介紹影片也跋山涉水,跟考古學家探險雨林一樣,頗具挑戰。
半期待半忐忑地上了車,到那的車途挺遙長,最後一段還是克難的顛簸路。如此被震掉一成血後,我們抵達了遺跡保護區的入口,團客散客都得在此下車,由當地導遊再分成小隊領軍,帶我們這隊的有個跟老師相同的暱稱「馬雅人」,因為他的確傳承著這樣血脈,個子雖小,卻相當敏捷。他耳提面命,開拔後除了水啥都不能帶,包括手機相機。會這麼規定,是因為前幾年有人手滑剛好把古物砸爛,於是就害我們這些後人整途都不能拍照,想回憶只能去網路挖圖片。話說回來,整趟不時得手腳並用外加下水,帶著應該會嫌累贅吧。

終身難忘不是說假的,幾步遠的第一關便是游泳渡河。這關領隊事前就有提醒了,所以我已換好泳褲,且為了後續,穿上特地買的便宜溯溪鞋。大雨不免影響水位跟水勢,儘管說只要拉好已佈設的繩索都很安全,總覺得會有手無縛雞之力,或以為僅需踩踩水的人越級來參加。水性也重要,我前面的女生完全不會游泳,不時像快溺斃般驚恐呼救,導遊只好過來特別照顧。而我雖是親水動物,過激流卻是第一遭,狼狽了片刻聽導遊宣講,方知救生衣要拉緊才不會卡到下巴,且身體要在繩子下游側,才不會被水流拖到變仰式。知道訣竅後便開始感到很愜意,抓著繩子飄在激流,看大家各形各樣地緩緩推移。



平安過河之後,是一段長長的河畔林中路,可能早年還有些叢林拓荒的感覺吧,如今為了觀光,已被整理為適宜步道,可以舒泰看風景。這之間不乏長相奇特的樹種,或有巨大葉片直接從底部長出。或惡毒長滿刺,不小心碰到就會見血還很難拔,老師便提供了他前幾星期參加某考古團的慘痛故事。他還一度興奮指著地上,說是中美貘的便便,可惜這傢伙太害羞了,我們一直沒看到本尊。

林中路穿插著另兩次的過河,相對第一條給的震撼教育,這兩條就簡易多了,能踩得到底。不過對我而言,還是第一條比較好玩。而當這三次的水性考驗都過關後,便是重頭戲的洞穴探險。正常是該游泳進洞,我們這隊旱鴨子太多,就被帶著從旁邊小路繞進去,然後被囑咐得摸著石壁,不甘心的我偏離用游的還被唸。

儘管今日洞窟開放,由於溪流仍舊高漲,全程幾乎是泡在水裡前進,照明得靠頭燈,湍急區段還需努力逆游。有時乍看開闊,水下卻佈滿暗礁,不留神就會被撞一下刮一下,好怕就這樣噴血。一開始還覺得沒難度,漸漸便知老師宣傳時的詭異笑容是啥了,因為要不斷爬上爬下啊,得把自己當「電流急急棒」的那根棒子,以奇怪姿勢塞過狹小的縫隙,胖子應該會卡關吧。那些平常沒運動的女生肯定更累,畢竟這趟不是幾十分鐘就完結,事後計算才知超過三小時。另個有點折磨的是水好冷,一向以為自己算耐寒,泡到中途卻已不時發抖,還被領隊發現,擔心關切。


據導遊所言,早年可是有蝙蝠群住在洞裡的,成為熱門景點每天被一堆人照呀照的,全逃光了。不過這也沒辦法,因為石灰岩形塑的景色千姿百態,雖沒網路照片打光過的夢幻,看纖細的石鐘乳或如利牙或如長鬚般垂墜,看它們聚凝成巨大柱體,都會惋惜沒相機可以拍下來。當然前題得是枯水期,目前的河況,顧好自己都挺難了,若帶了相機八成已撞爛。印象中還有一種外探像屋簷或菇傘的,顏色感覺並不純然是石灰岩,會嵌含紅白交織的瑰麗,紋路在流曲中泛著魔幻。然這種絢美卻是殺人利器,導遊警告千萬別靠近,輕輕劃過就可以讓你皮開肉綻。



如此像無窮盡般邊走邊游了好一陣,前方莫名塞了車,原來水道在這出現斷層,若要再深入,就得攀上鄰近的小石崖。這顯然很考驗技術,好在崖旁剛好有塊大石,導遊們帶隊多年也已知訣竅,我們只要按照指示,踩對腳步,轉對身姿,便能順利登上大石。
但這離崖頂仍有段距離,肌耐力已大幅消耗的我有點擔心會不會撐不上去,幸好最後沒丟臉。奇的是女生們也都過關了,絕境時刻果然求生意念反倒堅強啊。事後不少人都說:「當時只想活著回家。」接著紛紛抱怨影片騙人。也的確,影片中大家短褲布鞋,悠閒散步偶爾踩著水,在岩窟裡賞望石景兼聽講,跟實際一不小心便會重傷兩回事……

上崖之後就算脫離水道了,再往裡便是過往祭祀之處,在馬雅文化裡,會將天然景觀賦予神聖意涵,融入城市佈局,或表現於怪獸般的浮雕,有的對應山丘,有的指涉地穴。像這樣的地下水道,很自然被與冥界相連結,是同祖靈祈語的場域。由於古物散佈,我們這些遊客都得脫鞋,頂多穿襪子防傷腳。然碎石實在太厲害,一趟進出,襪子就破了。
隨著導遊往前走,被頭燈微微照亮的空間比預想高闊,似夜裡石原,巨樹間或竄立,也如幽闃廣殿,列柱之末封印著被遺忘的異神。可以想像當年馬雅人發現此地時是多麼震懾,在呢喃中拜服。據導遊所言,他們祭祀時會服用迷幻藥,而鐘乳石在火光照耀下的陰影有的挺像人臉,當藥效朦朧了視野,就成為祖先神明的顯靈與照撫。


這廣原四處可見遺下的用具,地面因此貼了很多標線,提醒不准跨越。由頂岩燻黑的痕跡推想,他們應是有在這烹煮,一簇簇的碎瓦罐碎鐘乳石是刻意打破,代表儀式完結。而隨著「古典期」末尾天災人禍變多,祭祀亦逐漸頻繁,不乏以人來獻祭。好幾個遺骸是手被綁在後面的姿勢,從生長板判斷有些還只是幼兒。由顱形也能顯示不少是貴族戰俘,因為馬雅信仰玉米神,貴族便流行以木板塑形額頭,能壓得扁扁長長,像玉米穗尖最好。令學者意外的是,某些牙齒已有修補過的痕跡,牙醫技術發展得相當早啊。


一路逛看著零散的骨骸,大夥在末端鐵梯前停了下來,那兒塞了好幾個等待隊伍,因為上頭有此地最標誌的「The Crystal Maiden」,「ATM」的取名也源於他。雖名為少女,據學者的研究,他應該是男生,水晶之名,則來由自骨頭的反光沉積物。可惜當好不容易登上,沒看到被鐵欄保護的他泛著星點爍亮,只見些許頭身倒在水窪。跟其他人的俯臥不同,他像曾被剖開胸腹取出心臟,仰躺的姿態勾勒著無奈,水色也令其空洞眼眶便多了哀傷。

感慨地盯望一陣,跟他告別從鐵梯行下。來時整水路串成人龍,畢竟好不容易開放,回程人卻莫名少,可能是我們團動作太慢。而經過這三個多小時,水位已明顯下降。另一組由於水性體力相對好,就被帶去闖了一段割喉路。
會這麼形容,是因那段岩縫輪廓得把自己頭頸對好才能過,而脖子處一歪就會噴血。高難度自然為了快感,穿過岩縫便是滑水道,相當刺激,可惜我們這組肉腳太多,又被帶去走保守支路了。於是出洞之際,我就不想管導遊了,直接切中間游過去。在這短短幾秒間,映入的景貌頗美,叢林綠意被勾框如畫,彷彿九死一生後的柳暗花明,讓人不覺慢下手腳,在飄蕩中怔望。

出了洞不代表收工,仍舊得過三次河,而鞋子積了水又灌入一堆砂石,走在河岸還滿折磨人。努力撐著回到營地,男生四間盥洗室有兩間沒水,等了好久再用克難姿勢沖洗完,迎接的午餐很令我黯然,肥肉、雞腿、巧克力蛋糕,什麼地雷組合啊。傻眼片刻,搭著生菜沙拉扒了些飯,再吞掉蛋糕,因為頗餓,就還是勉為其難剝了點腿肉。如此對胃腸有交代,便拎起相機去河邊拍風景,順便捕捉下午場冒險者在水中的奮鬥,免得今天毫無戰果。
體驗過「ATM」,剩餘行程就是從貝里斯過海關入墨西哥,長長車途中,大家陸續昏迷至東倒西歪。儘管都已累趴,期待能在旅館躺,海關效率卻無敵糟。行李進X光前,竟要先開箱以人工翻檢。櫃檯流程更詭異,排一次領表單,填好給他們護照去影印,領到影本去繳錢,繳好拿單據再排蓋章,搞不清楚的人還會排錯。天啊,為什麼不能一趟搞定?
經過這一番的折磨,到「切圖馬爾」旅館已是超晚的十一點,然大夥肚子還空著,我中午更僅敷衍帶過。隨老師出門,在周邊來回尋覓了一陣,只找到一間熱狗大亨堡攤位有開,勉強買個當晚餐免得餓死。哀怨之際,好像也只能再次相互解嘲:「歡迎來到墨西哥。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