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來「素帖寺」的人,若時間有餘裕,都會順便去泰國皇室避暑用的「蒲屏宮」(Bhubing Palace),因為都在同一座山上。雖看網路圖文似乎只以花園為主打,但想既是個宮,應該也會有不錯雕琢吧,就還是把這個點排進去。
去之前得先解決午餐,往寺外大馬路尋去,是有些餐廳與賣店穿插,而這些賣店還挺妙,不少間都掛賣著小孩尺寸的仿苗族衣服,這附近是有苗族人流亡過來嗎?還是某種時興風潮?方才從長階下來時,也曾見幾個小女孩穿這樣在那玩,衣服色系是傳說中的死亡芭比粉,彷彿是店家刻意置放的活廣告。正宗苗族女子看到應該會吐血吧,印象裡她們帽冠都展現著銀亮雕鑲,頸鍊手環有同色系的精緻,才不可能搞得如此俗艷。


在掃望間,我們找到相對乾淨的小店坐下,點了炒麵填飽肚子,然後開始尋找有標示「蒲屏宮」的「雙條車」。這一步算簡單,問題是此路線似乎偏冷門,眼看回「清邁」的車都走掉好幾班了,我們這邊都還湊不滿,不管司機如何努力吆喝招攬,仍舊只有我們和另組有閒人。該不會就要這樣等到天荒地老,或一聲「Sorry」把我們趕下車?我的腦筋不斷轉著可能的發展,結果,出發是出發了,司機卻挺賊,抓準我們不願放棄的心態,說車沒滿得加錢,也只能任他宰割了,唉。



坐車去皇宮其實相當快,幾個山路彎轉便到了,入口沒作什麼雕琢,就是個附帶字樣旗幟的外門,或許觀光客進園也算種參見,警衛對服裝管得滿嚴,旅伴只是牛仔褲大腿設計了幾處撕裂,便被盯上往裂縫摳了好幾下,不知有否在趁機吃豆腐。幸好裂線後面還有布襯著,他雖面色不滿,仍舊將我們放了行,現在一堆年輕男女喜歡穿整個膝蓋大破洞的,估計遠遠就被轟走吧。話說回來,所謂的撕裂風應是想營造若隱若現的挑勾,大破洞或是布垮一半下來到底哪裡性感,我實在不懂。

順著步道的參觀指向,我們來到最近的一區建築,鄰近的閉鎖大路是皇室直通專屬,接續為三面環圍的接待殿室,然後就是只顯了門面的主離宮了。資料上說其建於「拉瑪五世」,曾接待過丹麥國王,上層供王家居住,下層給隨行人員使用,外型採納了泰國中部的元素,由名家設計監製。雖敘述得煞有其事,望起來卻不見相符的別緻風情,沒什麼脊線挑揚、山牆雕鏤,就是很基本的疊簷,頂多將簷瓦紅綠交框,壁面則全數刷白。這與想像中的王家貴氣相距甚遠,城區隨便一間寺廟都比它吸睛啊,難怪多數文章都沒在這上面著墨。





也罷,當逛花園吧,印象中此地的花種豐富,頗受好評,我努力振奮著自己。怎料或許是來的季節不佳,如昨日於「國王王后雙塔」所見,視野多為一色的碧綠,有開的尺寸也不大,星點般零零散散綴著,完全不是預期中的花海,得努力獵取,才能找到幾株較像樣的,讓相機有些事作。失望地逛了一陣,花圃間冒出一條小徑攀上山丘,與地圖相比對,應是通往後園的步道。後園在地圖佔地廣闊,雖不知會不會花了腳力又一場空,都來了,還是決定去見識一下,再不濟,也有綠色顧眼睛,並加減鍛鍊心肺。


走著走著,沿途如指標所稱,以蕨葉為大宗,因著年歲,因著不同葉形的簇密交疊,散揚著類似原始叢林的風味。這很惹人好感,且就算沒花朵繽紛點綴,幾座散置的小屋亭也增添了閒憩氛圍,可以想像若進了夏時,這兒依舊涼風徐徐,滿適合靠著藤椅,以冰茶甜點相佐。據文案所寫,早先還曾有仿山區部族使用的竹製屋房,若能如實還原,應更能凸顯這區的幽闃山情吧。



過了這區,步道轉為階梯無盡蜿蜒,假使地圖所述真確,兩旁該有些金針花圃、櫻桃樹與草莓田。泰國也有產草莓嗎?我不知道,不過此時除了金針,階邊仍呈綠油油,若沒標註提點,會覺得都是雜草。而可能是為防風雨侵傷,部分園圃上設了遮棚,在盤轉中勾繪出景致,不禁想著,若種些紫藤應該不錯,就像日本,梅櫻過了有杜鵑,杜鵑謝完尚有紫藤、繡球花接棒,四季都能展現不同色彩,不會像眼前這園,讓訪客遇上空窗,繼而失落。





階路遙長,走了好一陣,景色終於有了變換,是個頗大的方池,儘管它其實是為了離宮蓄水之用,沒什麼岸緣流曲、堆石成島,小小泉台噴吐,泠泠水聲仍讓人精神一振。我們在拍照中繞著方池四望,坡上有幾簇小木屋探著頭,幾道簷面交錯,木紋交劃,就自帶童趣感,很襯和這片林丘碧色,入春時想必會有繁花再添斑斕。文案上說,它們皆用尤加利樹建造,因為上一代的「詩麗吉王后」想測試以此為建材的可能性,其中一棟特別留予了現任泰王,測試結果很自然是個謎了,何況耐久度還需等待時光來考驗。





逛過水池,步道便接回了外頭車路,沿途可見更多枝展龐然的大樹,誘著人續往上探秘。由地圖看,車路在繞過木屋後,會行抵另一區離宮建築,最高處似有座小佛殿,雖對佛殿會有怎樣的雕琢感到好奇,爬至此已對我這軟腳蝦造成過多負荷,痠疲感漸漸轉換成唱衰的話語,說以這園的平實調性,就算佛殿也不會給出什麼驚喜吧,思索幾許,便決定以近處的玫瑰園作折返點。


兩棟木屋後的離宮名為「Phrueksa Wisuthikhun Mansion」,拗口也難明其義,只知它是為更早前的王后「Srinagarindra」而建,她生了兩任國王,其一是知名的「蒲美蓬」。建築據說添入了泰北風格,看來卻不像來自「蘭納」,折轉的歇山簷線偏中式,脊尖延伸的雙木交叉則令我想到日式神社,是巧合還是隨時年的遠播,就不得而知了。

從這白色屋群後的小徑穿進,便是玫瑰園,它們似乎是喜愛涼爽的花種,在丘下各花都罷工眠憩的此季,開得相對繁盛,有的用鮮紅張揚得濃豔,有的以嫩黃展現其婉約。而當逛至步徑的盡頭,尚有一座小閣醒目著,它以純樸木色打造,又經風雨沖刷,乍看顯得沉黯低調,大片落地窗卻表明從裡望出會是幅綺麗景緻,隨季節變幻。由標註上看,它直接以「詩麗吉王后」為名,應是其心頭所愛,只是太后已高齡,想必許久未來了,它也寂寂寥寥地,只能邀花影相伴。






我們循車路盤轉而下,沿途是一列聖誕紅應景綻放,不知是我見識淺薄,抑或這兒風土真的適宜,不僅它將紅色苞葉生得比臉還大,與其共植的喇叭型鵝黃垂花,也差不多可當帽子了,於是兩人不禁在這逗留拍著促狹照。而在「蒲屏宮」的最後幾張照片我留給了大門花圃,來時覺得不過是公園等級的造景,沒看上眼,一圈遊畢,卻反倒是相對具經營之處。
這也合理,畢竟是門面,能見天竺牡丹以其華麗重瓣領著首,紅紫小團花於旁拉展陣勢,模糊了季節,撐起一景榮華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