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※ 烏鎮-西柵 ※~
隨天色轉暗,我們上車駛往西柵。景區與遊客中心隔著一湖,靠兩艘小舟撐篙緩緩接送。在渡口等待的時光,我向遠處眺望,岸邊環圍古舊民宅,綠樹相間探出,湖緣則停靠一艘艘烏篷小船,是幅幽靜景畫。待上了小艇,聽水聲輕盪撥劃,看湖岸風光在眼前流轉,更有種慵懶閒適。


晚餐飯館與下榻旅店都是由大宅院改裝,外表保留歲月蝕刻的石材木紋,內裡則換上仿古的新式傢俱,在食住舒適之餘,仍能嗅得舊時代氣味。
 

放下行李,我撩起紗簾、推開木窗,窗外竟是我們剛擺渡過的小湖泊。看夜色漸漸深垂,我迫不及待拿著相機,快步行出。
我們客棧位於北岸東緣,以通安橋連向南方的水岸步道。站在橋上,灰白屋舍被一盞盞懸燈剔亮,黃橙光暈自架高的屋腳支柱間漫漾至河面,隨波紋蕩出如殘月擺舞的漣漪。古舊木板屋在夜裡雖更顯深沉,但卻開始以一種低緩語氣,訴說著過往故事。
 
我從「敘昌醬園」,撫觸著美人靠上木紋往前步行。西市河在不遠地方有南北支流匯聚,南方開闊處是水上集市,此時當然無從得見船家聚集,不過一邊看台上倒仍有古戲賣力哼唱著。
 

有支流就見步橋,彎虹狀的交錯橋拱將水道帶出峰巒,一旁轉角的茶館飯廳,因此引來遊人,經營得華美。燈火從窗花流洩,也勾出窗櫺纏繞枝梗的雅致。探出水面的館外露台,有人啜飲熱茶,怔怔望著河面波光。拱橋上則多是拄撐腳架的相機,調著光圈快門,捕捉不同剎那的留影。而沒有專業配備的我,只能跟一般遊客交換會心微笑,等待或尋找任何可依靠、有平台的地方,小心翼翼按下快門,企盼在多數晃動的照片中,能有一兩張真確印刻下眼前的感動。
 


續往前行,有時能望見水車轆轆,有時可看到船翁撐著小舟擺盪而過,此刻隻身一人,當然無法奢侈地雇艘小船,在河面搖晃,只能自我揣想身處水光間,撥劃倒映明月的詩意。
 

步道走著踩著,從一間間精緻工藝品店,拐入闃暗窄巷。沒有人聲的小弄,只偶爾在轉角有微光眨閃,雖顯得幽靜,但也讓人些許心神不安,怕是踏錯路途,遇上歹人。行至一間青年旅館,小廣場有道紫藤棚架,一撮專業人士似在那兒取著景。探頭望入,棚架相互環套,藤葉在光影的烘托下,連綿成明暗交織的風景。再看前方荒蕪暗朦,思索一會兒,還是返頭尋路穿回河岸。
這兒河畔鄰近西柵西端,對岸酒吧區將此地招引得熱鬧。我坐在橋頭,歇歇腿,也眺望遠方「白蓮寺塔」隱約被勾亮的身影。此時小舟從橋下行過,特意噴灑的乾冰將週遭舞出幻夢般的茫緲,襯上對岸不時透來的現代鼓樂,有種奇異氛圍。
休息過了,我從酒吧區旁貼水而過的折曲橋走近「白蓮寺塔」,塔下似有個水榭或畫舫,看不清晰,不過其雕花及洞門,卻因燈火勾描,而顯得引人。
 

由於西市河北岸被民宅盤據,因此我只能從夾道屋舍間的巷道往回走。或許某些矮房是商家,不過在這樣的夜裡,也僅有幾間小客棧還點著燈,等待遊人投宿。想了想,這兒房間雖看來古樸,然在水畔入眠,待晨光輕灑,推窗便是粼粼波影,倒很令人心醉。
而這樣在古巷行走,很有時光倒流的感覺,若是搭上打更鑼響,就更有氣氛了。每個橋口,我都登上石階,盯著瞧著這些沿河閃爍的燈火,像是啜著一口暗裡沉香的清茶,用心靈靜心品嚐。
 


翌日,睡得有點遲,算著扣掉隨意扒飯的十分鐘,也只餘二十分能體會西柵的清晨。再度快步奔至水岸,相對於夜的沉鬱,此刻視野換上帶著些許明快的清麗。河道遠方樹林抹染霧色,無波水面倒映粉牆黛瓦,偶爾一陣清風襲來,吹縐垂柳,撥亂環影相圈的橋拱,心靈也隨之躍舞般盪去。
 


夜裡看不清晰的巷道也以石牆拱門、開展窗格,引領我往前踏近。行經「靈水居」,據稱裡面也有細心佈置園林,不過穿進外門望去,無法看至內裡,而時間也不容我細探了。
站在橋端,我望著清染淡彩的水巷漸漸被升起旭日灼得發亮。不知這樣純樸的水鄉能否在濁世維持其身姿。想到如今市儈的九份也曾有著憨厚笑容,我不禁感傷了。
 

